由琥碧戈柏主演的這部影片,敘述小女孩茉莉遭遇喪母之痛後,自我封閉,不與外界溝通情感。茉莉的父親辛格僱用了褓母可麗那(琥碧戈柏飾),經由可麗那特立獨行、真誠與同理心的態度,逐漸打開小女孩的心扉,再度接受真實生活,並且改善了其父女間的關係。商業片不能免俗的穿插著種族膚色之問題,以及愛情議題作為本片的劇情延伸。
故事主角可麗那成功之處,也是我們從事學生輔導可以借鏡的地方在於:首先,要輔導孩童,第一步驟必需重視「人-我」關係的建立,以開放的、同理心、真誠與尊重的態度對待孩童,除去他的防衛心理,使孩童信任輔導者。片中的可麗那一開始接觸茉莉,即表現出不作做的作風,接著則是嘗試與茉莉使用一種「孩子能接受的」溝通方式進行互動,然後又帶著這自我封閉的孩子體驗各種令類而新奇觀點:進入洗車間中、在馬路上吹氣改變號誌,這一些新奇、自在且有趣的共同經驗,建立了他們之間的互信的關係。他尊重孩子的感覺,懂得引發孩子主動的探索,並從其中創造更多改變自我的機會。
其次,可麗那敏銳的感受到失去母親對茉莉的影響,並且能給予適當而正面的慰藉和鼓勵。片中有一段情景是茉莉拿著母親的洋裝,一起躺在草地上,可麗那對茉莉說,他的母親正在天堂上,如果用心的感受,就可以看到母親的微笑,從這裡看出,他對孩子細膩的心思;還有,當茉莉向他詢問人死後的情境,她慰藉茉莉,母親一定是在天使的環繞保護中;當茉莉也想死去好見到天堂的母親時,他取用了簡單的比喻,說31種冰淇淋只吃過兩種,這樣的人生才正要好好體會,不該隨便輕生,這種童言童語,正是孩子最能體會的溝通方式。我們從此可以看到,要輔導孩子,不是去向他勸說、灌輸某些觀念,而是發揮同理心,進入孩子的感情世界、孩子的思想脈絡,隨順著孩子的心靈,給予她最好的精神與情感疏通。
如果只是療傷,不見得能使孩子重生。可麗那本身對生命積極不懈、豁達爽朗的態度,在長期交往中形成示範作用。茉莉學得發洩情緒的方法、學會從信仰中取得支持、學著自我期許、學習享受人生、體驗情趣、重新投入群體。我們可以說,輔導者的示範作用實在是不可忽視。教師與學生在校共處的時間如此長,這一種潛移默化的態度、觀念、行為楷模作用,更是值得注意。
「超級大奶媽」可麗那所表現的真誠、積極、同理心、行為示範,與我們所知的人本主義的輔導方式和現實療法都有異曲同工之處。近來提倡所謂幽默的輔導策略,在這部片中也隨處可見。雖然是一部商業片,但是對於輔導學生也能有所啟發,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運用真誠、自我實現、團體動力
與現實療法的實際經驗
實際的學生輔導活動,我們也一直都在運用影片中的一些做法,下面就將自己曾經輔導學生的實例做一對照。
去年,我擔任四年級的導師,班上有一位低成就、同儕關係惡劣的小男生。他經常再上課時發呆、東張西望、或是手擺在抽屜裡東摸西摸;加上是家中的獨子、一直缺少群體互動的技能、雖然已經十一歲了,在意見表達與情緒表達上,都顯得有些蠻橫、喜歡侵犯他人,所以學業成就以及人際關係都不太好。我們也可以肯定的說,這二者的交互影響,也使得他對班級的一切活動反應消極,拒絕投入。
在接這個班級一個月後,我把平日對他的一些觀察紀錄、以及家長、上任教師、輔導紀錄卡上的相關紀錄整理後,分析認為:這個學生的能力很強,表現不如預期主要是環境適應困難所引起,例如:表達方式缺乏指導、人際關係長期惡劣,缺少重新建立關係的支持、對於這個年齡應有的「對他人處境的設想」的態度,缺少練習機會。但是,他有幾個一直在從事的興趣,如閱讀昆蟲的書籍、養小寵物、釣魚、數學能力很強以及課外常識--尤其是自然科學方面--異常豐富。此外,他常常去幫同學指導數學課業,只是常罵人笨蛋,得不到同學的感謝。
基於上面的觀察,我設計了一些下列幾個活動:
首先是生活筆記。我請學生發表對同學兼相處的看法以及積極的建議(禁止在上面做謾罵),然後將關於他的部分內容,以匿名的方式讓他看過,透過這個活動讓他明白他的行為給別人的感受,還是有同學以真誠、善意的態度給他的具體的建議;其次,在課餘時間,我協助他共同擬定了一個改變行為的可行計劃:從少用罵人的字眼、找願意和他交往的同學一起從事小組活動,以及邀請他們一起到家中去玩、請他對幫過他的同學表達感謝、以及擔任班級佈告欄「生活小常識」的負責人,提供同學一些課外知識。這個地方,我主要使用的是現實治療的幾個做法:積極投入兒童的內心世界––協助兒童瞭解現時行為––協助兒童評價自己的行為––協助兒童計畫有責任的行為––承諾––不接受辯解––不懲罰。
人本主義的輔導理論強調:每個兒童都需要體驗到本身的能力來建立自尊,我相信,改善孩子現狀最好的方法是促發自我實現的可能。因此,我也在班上推動了一個晨間與午休的班級社團活動,讓同學能從事各種興趣的交流。他便和同好組織了一個「寵物社」,養了小白鼠、天竺鼠、巴西烏龜、孔雀魚,在共同從事沒有競爭壓力與可以分享樂趣的活動中,我發現他一下子就能和其他人愉快的談起話題。這一點非常令人興奮,也印證了人本主義理論重視個體自我的可貴之處。
另外,我們教室後面有一塊心情留言版,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去張貼自己的想法。另外,每個星期我也會以人際問題,請同學在上面抒發己見。隔了兩、三個星期以後,班上的同學就發現有人替他說話,請同學多去了解他;也有人將他幫忙自己的感謝記在上面,當然,也有同學告訴他「老是開口閉口『笨蛋』的行為已經減少了,但還要再改進」。
有人說:「自我表達促進成長並擴展知識。因為害怕批評而限制自己的人無法順利成長。」從這種逆向思考出發,我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不善表達或表達不當上,而是在班上強調種接納、無恐懼和支持的發言機會,這一點在上面的活動的支持下,產生一種增強作用。印象最深的就是當他做出適當發言時,有好幾個同學鼓掌讚美他,引來更多的掌聲,連他自己都感到高興。
到了下學期,無論是人際關係、學習意願以及處世方法,他都顯得更開闊、積極而且能包容。教過他的老師也說「他的進步令人訝異」。
營造自我實現的機會、給予真誠而尊重的對待、運用團體動力的影響以及使用現實療法的步驟是我在這次輔導中主要的立基點。因為:自我實現讓孩童感覺可以適應環境,也讓他有自信心,認為自己是重要的、能幹的、可愛的人,而老師就是要協助兒童發現自己的優點,並予以適時的獎勵與關懷。而真誠尊重的態度使兒童了解並願意表達自己想法、情感或意見。重要的還有,光是支持並不夠,協助兒童確定自己的目標,全力鼓勵他做好準備去掌握不協調,進而以一種積極正面的態度去找出不協調,享受挑戰的樂趣,也是一種成長。
其實,改變他行為的是新互動關係所帶來的一連串連鎖反應:了解增加,誤解少了;常常互助,衝突少了;同樂的活動增加,彼此的接納也更多了。我想,學校中很多的輔導活動,不是像理論書籍上說的那樣程序化,而應該更注意人性的需求、意欲、以及積極向度的協助實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