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013

培養孩子健全的自我



1.圈選活動
2.相關理論
(1)符號互動論
(2)存在主義
(3)古典精神分析
(4)自我概念是隨著時間發展而不同的
艾利克森的人類發展理論
信任對不信任––––出生至1歲左右
自主對害羞與懷疑––––1至3歲
創新對罪惡––––4至5歲
勤奮對自卑––––6至11歲
自我認同對角色混亂––––12至20歲
親密對孤獨––––20至24歲
關心下一代對自我關注––––25至65歲
自我整合對失望––––65歲至生命結束
(5)自我概念是一個多變的群組,存在不同的面向。
二、「自我」對孩子的重要性
1.自我認同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
愛和自尊彼此關聯,可以由自我認同適當的加以連接。因此我們可以說人類一個最基本的需要是自我認同:相信自己與眾不同,是重要而有價值的。那麼,愛與自尊可視為是人類已發現通往成功的自我認同的兩條途徑。––––William Glasser
2.自我信念是個人成敗最重要的關鍵
很多青年在進入成年階段時,被焦慮、敵意和防衛心理、對人對己的態度困擾。他們常感到罪惡、不如人、自我貶低和無法自我信任。他們不僅和現實世界的困擾掙 扎,也要解決兒童時期留下來的心理問題。他們受困於種種不切實際的觀念和不正確的態度所引起的衝突。這些觀念和態度是他們從孩童時期帶到成人生活中的。 ––––Arthur T. Tersild
3.自我的了解是發展社會性生活的基石
兒童一定要先從日常的自我了解中,學會自我尊重和尊嚴,才能學會尊重別人的人格、權利以及差異之處。––––Virginia M. Axline
4.自我的維持是人類努力的目標
(1) 最可怕的罪就是損害兒童的心靈。––––Erik Erikson
(2)也許一個人在教育上成功或是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自己的信念。––––Arthur W. Combs
5自我實現是人格發展的終極目標
榮格/馬斯洛/羅吉斯
三、形成「自我」概念的影響因素與其產生的現象
1.社會標記
(1)塞茲(Szasz):下定義者就像一種會令人致病的微生物一樣,侵入每一個個體,寄生,並且經常毀滅受害者;而那些抵抗力脆弱的人總是最容易受到打 擊。因此,免疫防禦系統弱的人最容易感染到傳染性疾病;而那些社會防禦能力較弱的人––––也就是幼年的兒童及老弱的人、貧窮者和病患等––––最容易遭 受那些下定義者給他們不公平定義所帶來的傷害。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2)現象舉例:合理化作用––––酸葡萄心理。
2.外形
現象舉例:補償作用––––醜女多智慧/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
3.文化
(1) 傳統/媒體
(2) 次文化圈
(3) 現象舉例:轉移作用––––被父母責罰,拿弟弟妹妹出氣。
(4) 現象舉例:自我衝突––––順應或堅持––––認同危機。
4.教育
(1)智力測驗高者未必具有高的創造力。Torrance根據其研究指出:「如果以智力測驗的結果來甄選資優兒童,很可能有七成具高度創造力的兒童落選。」
(2)在教育體制當中,社會強烈認可的能力是那些脫離情境的心智技能。因此,在入學後能成功面對這些新挑戰的兒童,會受到老師的高度評價––––而在一開始就失敗的兒童,大多數就不被教師重視。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3)肯定學生表現最好的方法是只對能被肯定的事評分。……負面評分具有懲罰性,就像對一個破產的人罰款500元。––––Noel Mclnnis
5.意識/自我期望
(1)談到自尊,即使是年幼的兒童,也不會完全仰賴別人對他的看法來做自我判斷,因為他們通常都能很清楚自己做得好不好。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2)對個人,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價值判斷––––在個人的心理發展和動機中,沒有比這個更具決定性因素––––這就是個人對自己賦予的期望。––––Nathaniel Branden
(3)現象舉例:壓抑作用––––下課與放學後的脫軌行為。
6.道德意識與價值觀
現象舉例:投射作用––––把自己的錯誤歸咎於他人,或把自己的慾望、態度轉移到他人身上。
7.示範/模仿行為
班度拉與米謝爾––社會學習理論––觀察學習現象舉例:螢幕明星的觀念舉止/犯罪學
四、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自我」概念

1父母應有的基本認知
(1)知道一個兒童在接受些許幫助下有能力做到什麼
維果斯基主張,從教育上看來,我們知道一個兒童在接受些許幫助下有能力做到什麼,比知道他在沒有協助之下能完成什麼更有意義。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2)什麼樣的情況下兒童需要什麼樣的協助,以及如何提供協助
教師教學藝術的精髓,在於決定什麼樣的情況下兒童需要什麼樣的協助,以及如何提供協助;而很明顯的,這方面沒有一定的公式可循。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3)先改變自己
甘地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想要改變其他人,必須先改變自己。––––Aknath Easwaran
2.做法
(1)建立支持積極的環境
(1) 快樂的感覺來自於個人潛能的自我實現。自我實現讓個人感覺可以適應環境。也讓人有自信心,認為自己是重要的、能幹的、可愛的人。也能夠處理面臨的各種狀況,可以完全發揮能力,並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感受。––––William C. Schutz Joy
(2) 嬰兒會學做一些沒有報酬但會導向成功的行為。……人類有一種基本的熱切衝動,想要去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並且去掌握它。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3) 我們最喜愛以及會立即投入參與的活動,是那些會使我們「經驗到自由選擇」的活動。
(4) 個體的成長是透過不斷而勇敢的嘗試,無畏無忌的干預與參與外在世界的秩序,才有了知識,形成智慧。……被剝奪自身的參與及體驗,那麼他的成長,他的創造活動便告停止。––––黃武雄《童年與解放》
(5) 每個兒童都需要體驗到本身的能力來建立自尊。不過每個兒童也都必須要感覺到不管他有沒有能力,都會被珍愛。成功的表現建立價值感受;被以個人特質珍愛的經 驗則培養被愛的感受。每個兒童都需要感受到被愛和有價值,可愛的特性不應該和有價值的表現連結起來。不過,任何兒童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就會更喜歡自己,表 現也會更好。––––Dorothy Corkille Briggs
(6) 我們從所愛的人學習事物 ––––Goethe
(7) 人對人的失敗,會使孩子逐漸在人比人中失去信心,而感到挫折。––––黃武雄《童年與解放》
(8) 我們應該學會讚美學習者,不管是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意見,他個人,都值得讚賞。我們必須承認,對學習者的關懷才是最重要的,而表現接納乃是學習過程中的最基本法則。––––Dr. Craig Phillips
(2)協助兒童了解並表達自己想法
(1)自我表達促進成長並擴展知識。因為害怕批評而限制自己的人須承擔心靈和人格的不安,無法順利成長的後果。能表達自己的人則個性溫和美好、可以盡情發 揮潛能。他們成為創造力、直覺和靈感得以暢通的開放管道。––––Christopher Hills and Robert B. Stone
(2)學會變換觀念,把自己投射在別人身上,去理解某種行為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感受,理解感受的普遍意義,他才能建立起較堅實的道德觀念。––––黃武雄《童年與解放》
(3)協助兒童發現自己的優點
(1)即使是很年幼的小孩,他們都不願被動地讓人支使著。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2)一個人相當程度上,只會認真學習他認為會維持或促進自身結構的事物。––––Carl R. Rogers
(3)布魯納:我們只會對我們所擅長的東西產生興趣。
(4)建立只有少數人能達成的價值時,許多人就會有能力不足的感覺。……一個兒童的優越成就含有貶低其他兒童成就的意味。––––Morris Rosenberg
(5)樂觀和悲觀者錯誤的機會一樣大,但是他們最大的不同,是樂觀者有更多樂趣。
(6)個人在各領域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分別有快慢強弱。坦然接受別人現階段在有些地方比自己好,是人格成熟的一環。––––黃武雄《童年與解放》
(7)物質獎勵容易失去樂趣,口頭讚美具有正面效果。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4)協助兒童接受自己的身體
(1)非語言的肯定和身體上的接觸對健康的童年非常重要。非語言的溝通就像鼓勵性的微笑那麼簡單,也能像堅定的擁抱那麼讓人信賴。––––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
(2) 接觸是基本的行為需求。就像呼吸是基本的身體需求,不能獨立的嬰兒一定要經由接觸、撫摸才能成長為健全的社會成員,且終生都應維持與其他的人接觸。進一步 來說,如果接觸的需求未獲滿足,會導致不正常的行為。––––Ashley Montague《Touching》
5.協助兒童確定自己的目標
(1) 偏見是人發展的障礙。……文明社會中有許多現成的價值。小孩透過學習與生活,自然會養成他附合這些現成價值的既有觀點與態度,這些觀點與態度隨著年歲增長逐漸在小孩的心中定型。––––黃武雄《童年與解放》
(2) 我重新站起來並跟自己說:「這只是滑倒,並不是個失敗。」––––Abraham Lincoln 在一次參議員選舉失敗後說
(3)當你弄不懂眼前這簡單的東西,那麼這之前一定還有另一個更簡單的東西你還沒弄懂。––––波利亞 Polya
(4)教育應該要全力鼓勵學生做好準備去掌握不協調,近而以一種積極正面的態度去找出不協調,享受挑戰的樂趣。同樣的,教育的目的應該努力不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和退縮。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5)老師––––或是具有教導角色的家長––––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去引導孩子從事他們在客觀上能做得好的工作,但是不要太過簡單,不是那些不 費力就能做好,沒有困難和錯誤,不需要兒童去熟練克服、去發現創造解決方法的是。也就是說,我們要敏感並精確地評量兒童的技能,了解他的信心和精力在哪一 層次,再以對他有助益的方法來回應他的錯誤。Margaret Donaldson《兒童心智》
五、結論
1.關愛––認識––尊重––誘發
(1) 自我觀感是可以改變的,父母可以促進兒童自我觀感的改變。
(2) 改變並不容易,它是緩慢且漫長的過程。
(3) 針對較中心的信念所做的努力對子女有較大的影響,儘管這些信念較難改變。
(4) 成功的相關經驗很有幫助。
(5) 將各項成功或長處互相聯結很有幫助。

沒有留言: